文|西闪十大配资推荐
在我的印象中,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是一位非常善于俘获人心的科普作家。他的《癌症传》获得普利策奖,《基因传》荣登各大报纸的畅销榜,无疑都与他的这一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当他的新作《细胞传》出了中文版,我竟有些担心,觉得读者未必会像从前那么充满热情。
《细胞传》。
我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作为一类特别重大且相当棘手的疾病,癌症的起源与变迁、人类对其的认识与抗争,无疑会勾起读者强烈的兴致。把基因作为描述的对象和主题当然也是非常应景的,毕竟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个概念一直代表着大众对生命科学的理解。细胞就不同了,这个词汇过于老旧,除了专业人士,谁会对它有特别浓厚的兴趣?
其实,很多人对基因的理解完全错了。基因本身没有生命活力,除非被使用。而这个使用者只能是细胞——它内部的分子会解读基因所携带的信息密码,将这些信息转化成蛋白质。也就是说,是细胞为基因赋予物质性与实体性。没有细胞,基因没有意义,也不存在。
细胞不仅负责基因的解码,它还让那些被转化成蛋白质的信息各司其职。接下来它还要做好协调工作,让蛋白质及其合成物相互协同,使其实现基本的功能与行为:细胞运动、新陈代谢、信号传导、营养输送、环境感知等,从而获得和呈现生命的基本特征。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细胞才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而不是基因或别的什么东西。所以我转念一想,关心生命议题的读者应该会对《细胞传》抱有兴趣。
虽说名为《细胞传》,但此书并不是细胞的演化史或者细胞学说的编年史。那样的书之前已经有了,比如亨利·哈利斯(Henry Harris)的《细胞的起源》。穆克吉把他的叙述重点放在生命的基本属性上:自主性、繁殖、新陈代谢、内部平衡等。这样的谋篇布局很巧妙,但是对作者的知识储备要求甚高,其写作难度也可想而知。
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这个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早在十九世纪30年代就已有人提出。又过了十多年,细胞的起源问题也有了答案。基于观察和实验,科学家终于确立了关于细胞的基本原则,并将其视为细胞生物学的支柱。其基本要点有五:一,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二,所有生物均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三,细胞是生物结构与组织的基本单元;四,细胞的生理功能决定了生物的生理功能;五,疾病是细胞生理功能紊乱的结果。
作为一名医生,穆克吉最看重的还是基本原则中的第五项。有时候我觉得他对疾病的看法有些“原教旨”,因为他完全认同19世纪医学家鲁道夫·菲尔绍(Rudolf.Virchow)的观点:任何疾病都不应该仅仅定位于器官,而必须了解器官中哪些细胞在起作用。不过读完此书我也承认他是对的:既然生命的本质在于细胞的运作,那么究其根本,研究疾病当然就必须从细胞入手。
不过,更让我觉得有启发的,还是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这点上,他体现的可不只是专业素质,而是深厚的哲学修养。比如他谈论细胞膜的时候,对“边界”这个概念所做的阐释就超乎寻常科普,上升到了思辨的境界。他指出事物的边界通常也是呈现自相矛盾的场所:它是自身的外限,一个划分内部结束与外部开始、区分自我与非我的地方,必须满足内部完整性的原则。然而与此同时,边界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完整性与开放性的平衡取舍又涉及一个更加核心的话题,那就是细胞的自主性。这里的自主性,指的是细胞通过细胞膜、原生质、内质网、溶酶体、细胞核等细胞亚单元来获得并维系自身独立生命的功能。而这种与非生命形成鲜明反差的特性还包含着生命系统的另一项重要特征,那就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生理学家称其为“稳态”(homeostasis)或“内稳态”——多年来这个概念也是我思考的主题之一。
穆克吉说,肝脏、肾脏、胰脏和大脑是维持稳态的四个主要器官,我主要关注最后一个,他关心的则是这一切的基础——细胞,一如序言的标题所指:生物体的基本粒子。可是读到最后我发现中译本的书名《细胞传》,远不如原书名“The song of the sell”那么恰切,因为作者在结尾部分已经意识到,用还原论的方式看待细胞有失偏颇。他想书写的细胞不是分子、原子那样的单个粒子,而是众多细胞与生物体内外环境的联系、协同与合作,那景象俨然一首和谐共鸣的细胞之歌。
这首歌应该包含哪几个“声部”?我觉得作者在第四章讲到的一个小故事为此提供了暗示。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肿瘤科医生,碰见一个突然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这个病人四处求医,被各类专家诊断为红斑狼疮、身心症、抑郁症、隐匿癌等。患者到了穆克吉的诊室,经过各种检查,又因为肺部积液被他诊断为肺癌。而这个判断事后证明也是误诊——几乎所有的医生,包括穆克吉都忽略了仔细询问和考虑患者的疾病风险因素:个人健康状况、基因遗传、家族病史、环境暴露、生活方式等。而这些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因素,并不能在细胞层面上予以解释。实际上,当医生了解过那位患者的个人经历,他们就找到了正确的思路。原来,那位患者三岁前居住在印度,此后还多次返回那里去生活——传染病才是医生应该重点排查的。果然,经过细菌培养,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历经几个月的针对治疗,他原来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穆克吉在“细胞之歌”那一章里深化了他的感悟。他明白,还原论曾经很强大,但是已经接近解释力的极限。如果我们不考虑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作用、细胞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就根本无法解释生命的复杂性。可是另一方面,整体论又像一台刀片钝化的搅拌机,把事实搅得面目全非,也无助于我们对生命复杂性的理解。那怎么办?穆克吉没有明确的答案。换个方式讲,我们现在知道细胞在它们所在的世界里合唱一首歌,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知道这首歌的曲谱,听懂它的歌词。路,还长着呢!
作者系书评人十大配资推荐